89:朱标:我还活着,您就把谥号给我想好了?_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
笔趣阁 >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 > 89:朱标:我还活着,您就把谥号给我想好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89:朱标:我还活着,您就把谥号给我想好了?

  89:朱标:我还活着,您就把谥号给我想好了?

  同样,朱栎也很清楚,等真正上了战场,这八百人才是他不可缺少的主力!

  “好啊,经过你小子这么一番折腾,这支军队也算得上是真正的职业军队了!”

  高顺的声音在朱栎的脑海当中响了起来。

  显然他对如今破逆军的改变和发展也是相当满意的。

  什么叫真正的职业军队?

  在古代,第一个弄出来职业军队的人,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吴起的人。

  吴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

  最初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大败齐国。

  吴起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在内政及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孙武并称“孙吴”。

  其所著《吴子》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这位吴起,即便是朱栎脑海当中的六个人格都十分佩服的存在啊!

  其实说白了,古代的普通军人就相当于现代的预备役和义务兵。

  古代军队,大部分都是有战事的时候,就被国家征集去打仗。

  而打完仗了之后,就解甲归田干农活。

  因为朝廷不可能养得起这么军队。

  这些普通的军队,只受过一般的军事训练,但效果甚微。

  不管是在心理素质还是军事素养方面,和真正的职业军队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完全没有可比性。

  职业军队,至少相当于现在的野战军甚至是特种部队。

  他们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生活在军营当中,一直在经受最严酷的军事训练。

  所谓的职业军人,便是一辈子的军旅生涯。

  中午的时候,朱栎回到了宫中。

  经过了昨日的停顿,朱元璋恢复了每日让他去吃午饭的习惯。

  父子俩在饭桌前边吃边聊着,朱元璋就先说起了东宫的情况。

  “咱上午下了朝就去东宫看望你大哥。老大这身子,一天不如一天,算是彻底病垮了啊!”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不又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一想到今日看到朱标那憔悴不堪的模样,朱元璋心里就是滋味。

  他纠结着要不要跟老大坦白算了。

  要不然他心里那道坎,始终过不去啊!

  尤其是当他看到太子眼神当中带着的一丝疏离,心头就越发不是滋味了。

  他想着,如果把自己有帝王模拟器的事情跟朱标和盘托出,并且把老九720未来的命运和大明朝的国运转变全部告诉他,是否能让他就此安心?

  想来,朱标真的知道他的苦衷,和朱栎对于大明的意义之后,应该回原谅自己这个当爹的吧?

  实在不行,咱给他加封一个皇帝的谥号,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啊!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哥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好起来的。”

  虽然知道朱标命不久矣,但是当着朱元璋的面,朱栎也只能出言宽慰。

  当然,要是让他知道朱元璋现在正想着要不要给太子加封一个皇帝谥号,估计他能当场笑出声来!

  人都还没有死呢,就已经被订了一个谥号,这搁谁身上听了不得糟心啊?

  “希望如此吧。”

  “对了,咱听工部说,你已经把造出来的一批弓弩带回军营了?可还满意?”

  朱元璋苦笑了一声,随即话锋一转地问道。

  “效果比儿臣之前想的还要好一些。咱工部的这些工匠,的确有些能耐的!”

  朱栎却是不吝啬地对着工部众人夸赞了一番。

  “你说的不错,咱大明的工匠各个都聪明,今后做出来的武器,也会越来越强大。”

  “咱就想着,你这弓弩,是不是也能给咱的锦衣卫也装备上?”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随即一脸认真地问道。

  “当然没问题啊!儿臣让工部十日内赶制两万把弓弩,父皇若是需要,先拿一些去。反正儿臣的一万五千人也用不了那么多。顶多再留个两三千备用就行了。”

  朱栎闻言却是深以为然地赞同道。

  别看锦衣卫穿着一身飞鱼服,表面光鲜亮丽,谁都不敢惹的样子,可干的可都是哪些杀人砍人的活计,说是吧脑袋别在裤腰上,在刀尖上舔血都不为过。

  他们是朝廷的鹰犬,更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尖刀,配备一点强力的武器,海试十分必要的。

  而且这些弓弩携带也比较方便,也适合锦衣卫执行任务的时候使用。

  “那感情好。咱就拿个五百把就够了。剩下的你都带走。反正咱有需要还可以让工部继续造!”

  朱元璋闻言,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对了,还有两天时间,便是你的大婚之日。你自己也得做好准备。”

  朱元璋跟朱栎谈了一些关于破逆军的事情之后,突然又话锋一转地提起了朱栎的大婚之事。

  “放心吧父皇,儿臣这边没问题,已经准备好了。”

  朱栎笑着点头答应。

  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结婚了,他自己也有种异样的感觉。

  有些茫然,但更多地还是期待。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咱的老九就要成家了啊!

  杨家那丫头,是真的不错呢!

  等成婚之后,咱可得给老九提个醒,绝不能让那丫头受委屈了!

  那可是咱大明第二个马皇后啊!

  想着,朱元璋眼神当中又升起了一丝期待。

  成家立业。

  还有两年的时间,他就能看到老九收复西域、封狼居胥,把北方给纳入大明的版图了!

  这一切,都要从半个月后,老九奉旨北征开始!

  两年时间他可以等,而且他朱元璋也等得起!

  等朱栎从奉天殿回到安乐殿的时候,就发现已经有不少宫女太监在安乐殿忙活了起来。

  安乐殿原本冷清寂静的院子内,此刻已经张灯结彩。

  朱栎知道,这些宫人都是朱元璋派来帮他准备大婚适宜的。

  终身大事,一般都是父母来操办。

  即便他是皇子藩王,终生大事前前后后也都是老父亲朱元璋在帮他操持。

  看着眼前进进出出忙碌着的宫女和太监,朱栎只觉得心头一暖。

  有爹宠着的感觉,那是真的好啊!

  当然,汉王大婚,除了安乐殿之外,杨府也一样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要知道杨启可是礼部侍郎,对于这套更是毫不含糊。

  此刻的杨启,正命人在杨府内张灯挂彩,而且婚期还有两日,但这两天前来向他道贺的人已经有不少了。

  除了杨府本来的亲朋好友,就连礼部不少官员都赶来先行向杨启道贺。

  之所以如此,自然也是因为汉王朱栎的缘故。

  杨启即将有一个了不得的好女婿了啊!

  随着东宫发生的事情在应天府持续发酵,谁还看不出朱栎未来才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那个人啊?

  甚至有人都在暗自猜测,老爷子是否会废太子,改立朱栎为储君了。

  “杨大人,给您道喜了啊!以后您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杨府当中。

  来人正是吏部尚书蒋勇。

  看到蒋勇突然出现,众人脸上也都是意外地神色。

  杨启也是满脸的惊讶。

  “蒋大人,您怎么来了?”

  回过神来的杨启赶忙迎了上去。

  “是这样的,陛下已经决定半个月后让汉王带兵北征。到时候兵部还需要派个参军过去。以便随时向朝廷汇报前线战况。这个人选,还得杨大人来拿主意才行啊!”

  蒋勇目光有些复杂地盯着杨启解释道。

  如果不是自己那一根筋的女儿当初拒绝了皇帝的赐婚,如今他应该笑得比杨启更加开心吧?

  “汉王半月后要带兵北征?蒋大人,消息已经确认了么?”

  杨启闻言便是心头一惊。

  朱栎要带兵北征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只不过他没想到会在半个月之后。

  这也太快了一点啊!

  这才刚大婚,就要北征,小两口岂不是就要相隔千万里了?

  “确认了,陛下今日亲自与我说的。汉王北征,兵部便是后盾,所以接下来杨大人怕还是有的忙了!”

  蒋勇正色地点了点头。

  “行,我知道了。参军人选,回头我会亲自向陛下举荐。前提是要让汉王本人同意才行。”

  杨启很快就明白了蒋勇的来意,这是打算投桃报李了啊。

  自家女儿没那个福分当汉王妃,所以想趁着这个机会来拉近和汉王的关系。

  原本这个参军职位,只要吏部举荐一下也就行了,其实蒋勇没必要来跟自己讨论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蒋勇想通过他卖朱栎一个人情啊!

  “那我就不打扰杨大人了,回头确认好了人选,与我只会一声便是。”

  蒋勇作揖告辞,匆匆离去。

  没办法,这地方他实在不想多呆啊!

  没呆一秒,他就多心塞一秒,这就很蛋疼了。

  “汉王要北征?”

  就在这时,杨诗雨突然出现在了杨启的身后。

  显然刚才杨启和蒋勇的对话,她已经听到了。

  “你别担心,陛下此举应该是想让汉王北上转个一圈,捞点功绩回来,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杨启脸色一变,赶忙对杨诗雨说道。

  杨诗雨却是低头沉默。

  朱元璋的想法,大部分人都知道,她也能够理解。

  按照杨启的说法,这应该是一件好事。

  但直觉告诉她,如果真的让朱栎带兵北伐,朱栎所图的绝不是眼前看得到的那点小功绩!

  所谓世事无常,有人欢喜有人愁。

  就在安乐殿和杨府都在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的时候,蓝府当中的一帮人却是一脸的愁容。

  “东宫传来消息,太子怕是要不行了。谁能想到一个风寒,居然会闹到如此地步!”

  常升将刚从朱允炆那边传出来的消息告诉了蓝玉。

  虽然东宫外面的汉王护卫军已经撤走,但蓝玉等人却是不敢再去了。

  太子监国的时候,他们去找太子还有一个说法。

  但此刻,他们去找太子,就等于是主动把脖子往朱元璋的刀口下面送啊!

  好在东宫除了太子和朱允熥之外,其他人都还未受限,朱允炆依旧还会让人带点消息出来。

  “太子已经垮台了。指望不上了啊!”

  “听我的,不要再跟朱允炆有任何联系了。”

  “除非太子能够缓过这口气,重新振作起来,否则咱们不宜再有任何动作!”

  蓝玉这时对着常升警告道。

  “好。”

  常升满脸苦涩地点了点头。

  显然,东宫先前发生的一切,已经让蓝玉和常升害怕了起来。

  就现在的形势而言,朱元璋似乎连太子都能放弃,难道还舍不得对他们这帮淮西勋贵动刀子?

  当年,朱元璋有多宠胡惟庸和杨宪?

  真等要动刀子的时候,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啊!

  这一刻,即便是一惯恃功而娇的蓝玉也生出了退意。

  毕竟权力、金钱、名望再好,也得活在才能享受啊!

  命都没了,还要这些做什么?

  带到地下去么?

  听到蓝玉的话,那帮平日里骄横跋扈的淮西勋贵也一个个低下了脑袋。

  哪怕再不甘心,他们也只能选择低调隐忍了!

  “众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时的失败并不能决定什么。未来咱未必就没有机会,切莫灰心。”

  看着明显被打击得不轻的淮西众人,常升不由对着众人宽慰道。

  话虽然说的漂亮,但所有人对于常升的话都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主要是汉王之势已经成型,再想要击败他,何其困难啊!

  不光淮西众人在郁闷,东宫也是一片愁云惨淡。

  吕氏和朱允炆母子俩此刻面沉似水,显然都没想到局势会变成如今这个地步。

  此刻的吕氏,内心当中终于有了一丝后悔的情绪。

  如果不是她自作聪明,非要联合蓝玉等人,未必就会逼得老爷子一道圣旨,把朱标的监国职权都给收了回去。

  她更没想到的是,朱标的身体越来越差,御医换了一个又一个,药也换了不少,但依旧不见任何起色。

  原本她还以为朱标回来之后,一切都会好转。

  现在她才知道自己错了!

  她实在是太天真了啊!

  “母亲,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孩儿好怕!”

  朱允炆此刻眼巴巴地盯着吕氏,可怜兮兮地问道。

  吕氏看着儿子那有些惶恐地神色,却是惨然一笑:“怕?娘也怕啊!”

  “到了这个地步,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常升那边已经派人传来消息,他们退了,不打算再跟老九斗下去了!”

  “光靠咱孤儿寡母,如果你皇爷爷不能回心转意,也无力回天了!”

  朱允炆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他没想到一向最有办法的吕氏,此刻却是一点办法都拿不出来了!

  “还有一个办法。”

  就在这时,朱允熥突然出现在了门外,对着吕氏母子俩说道。

  “你想说什么?”

  吕氏面无表情地问道,语气当中却透着一丝不屑。

  “让皇爷爷改变心意,只有去求他,去认错。”

  “我跟二哥,亲自去皇爷爷跟前认错。哪怕是跪下来磕头求他。”

  朱允熥不死心地提议道。

  “母亲,真的可以么?”

  朱允炆正六神无主呢,猛然听到朱允熥的办法,就仿佛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拉着吕氏的手就追问道。

  “傻孩子,你还不明白,那天我们在东宫宴请你皇爷爷,他为何会如此生气么?”

  吕氏一脸无奈地提醒道。

  她虽然目光短浅,但她并不是真的蠢啊!

  “要去你自己去吧,咱们母子俩不参与。”

  吕氏不等朱允炆再开口,便对着朱允熥冷声说道。

  分割线

  ps:!!!求月票!!!求评价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h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h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