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谋凶险 2_机关里的女人
笔趣阁 > 机关里的女人 > 第一章 阴谋凶险 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 阴谋凶险 2

  近8点,吴有梅穿着高跟鞋,“咯噔咯噔”地进来了,她那薄薄的嘴唇,能说出让你甜透心扉的蜜语,也能喷出让你伤透心肝的毒汁。平时,她那胖嘟嘟的脸上总是堆满让你感动的笑容,总让人快乐。她的丈夫向东也在办公厅工作,所以她还算有些背景。

  接着走进来的是武义,他高高的块头,微驼的背,脸上常挂一副憨厚的笑容,给人一副可以信赖的模样。他像一潭静水,很有亲和力。此人乃王副秘书长的红人,其老婆更是秘书长的超级“好友”,因此在办公室里他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大伙陆陆续续都到位了,最后进来的是会计陈英,她青春红润的脸上总挂着无邪的笑容。她拿着羽毛球拍,边走边对身边同行的人说:“今天办公厅组织青年去森林公园活动,我从家里把球拍也带来了。”她放下东西,签了到,又一路小跑离开办公室。

  刘华处理着出差五天中堆积的杂事,心中尽量把烦恼抛在一边。9点钟,她接到信产厅的会议通知,可就在这时,吴有梅听说刘华要走,立马拿出一篇反映金融危机的稿件,长长地对她念起来,拉开架势要和她探讨这篇稿件。刘华不便拒绝,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流走,吴有梅还没完没了地谈着,已经9点半了,离10点开会仅有30分钟。之前,刘华曾试着打断过几次,吴有梅仍不收话锋,此刻,刘华实在听不下去,她再次看了看手表说:“时间到了,我得走了。”对着刘主任的背影,吴有梅还连声说:“等等,等等,还有工作汇报。”

  刚巧那天刘华没开手机,信产厅会议结束已经12点过了,她没回办公室就径直回家。一进门,老程沉着脸把她叫到卧室里说:“出事了,你们办公室里谁也不让走,纪委的同志到处找你,秘书长通知你火速回办公室。”

  老程没有像往常那样唠叨,而是心痛而着急地盯着满脸通红的刘华说:“不要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老程与其说是在宽慰她,还不如说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和担心。妻子从小是走在前列的好学生,工作中是好党员,突然面对如此高强度的“轰炸”,肯定是措手不及。儿子在准备高考的节骨眼上,面临着紧张的考前准备,刘华真怕自己的事会影响儿子。环顾家里,刘华坐在床边沉默了一会儿,对老程说:“我要去了,你照顾好家,不要给儿子说这些。”

  此时此刻,语言显得苍白无力,刘华背着包离开了家。这种场合她从未经历过,前程未卜。虽说自己没做什么亏心事,可历史上受诬陷被迫害难以澄清的事例还少吗?以后也会平反,可赔进去的是自己的岁月和全家的欢乐,株连的是整个家庭。

  刘华边走边想,脚像灌了铅似的,前两天的种种迹象,全都环绕在脑际。这会儿,她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一个事实:自己被小人陷害了,而且已经跌入陷阱中,等待她的将是一场恶战。平素从家到办公室不过5分钟,可是今天刘华却觉得路好长好长,腿软得几乎迈不动步子。刘华喘着气,走过自己往日熟悉的台阶,而今这一切好陌生,她在心中对自己说,宦海茫茫难自料,只有听天由命吧。

  在刘华的办公室里,等待她的是几张冷冰冰的脸。陈英和肖悦惊恐无助地望着她,桌上是两大摞账本,右边是打开了的保险柜,对面办公室,两张办公桌后坐着吴有梅和武义,他们眼睛不停地转着,窥探着这边的动静。马婆婆仿佛还是那副漠然视之的态度,其余同志也都在办公室候着。

  刘华刚进门,省直纪工委苟书记就宣布:“接群众举报,报请纪委批准,经办公厅同意,现特对你中心近三年来的账进行查封,并要求刘华、肖悦、陈英三位到纪工委去把问题说清楚。”

  苟书记说完,递过来一张通知单,上面落款是4月4日。

  刘华没有更多的话,可心里却是翻江倒海,自己被“双规”了,她从未见过的场面,就这样一下子砸过来了,不容她喘息。

  她故作镇静地问:“现在就走?”

  苟书记点点头。

  刘华注意到厅机关纪检组的两位同志没有怎么表态,只是陪坐在那里。来人中三位省纪委的,三位省直纪工委的。如此庞大的阵容,足见是当重案来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刘华注意到厅机关纪检组的两位同志没有怎么表态,只是陪坐在那里。来人中三位省纪委的,三位省直纪工委的。如此庞大的阵容,足见是当重案来办。

  肖悦提出要给家里打电话,检查组同意,但要由他们拨号并旁听;陈英要上厕所,也要有人跟着。这种紧张而神秘的气氛,让人惊恐万状,再加上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更让人透不过气来。

  临出办公室,刘华对大伙说:“你们各自好好干工作,此事不要外传。”

  三人被分别请上了三部车,每辆车都坐着纪委和纪工委的人,就在车子驶出机关大院的那一瞬间,刘华扭头看见吴有梅和武义一前一后步出了办公楼,脸上是难以捉摸的表情。

  望着窗外快速跃过的景物,刘华像是在做噩梦,冥冥之中有种在劫难逃的感觉。如果她的人生注定要经历三灾八难,看来这只是一个开始。

  车子转弯抹角来到省城南边高架桥旁的一幢灰色大楼前,旁边是通往机场的高速路。刘华出差时曾多次经过这里,从未留意这座不起眼的大楼,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它的“客人”,住多久无法预料。车里的人绷着脸,好像无声地宣判,你刘华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刘华顿时感到脸上仿佛被刻画上了“耻辱”两字。她的精神世界快坍塌了,有坠入深渊的绝望,怎么会莫名其妙地被带到这个贪官污吏闻风丧胆的地方,自己真是一头雾水。她想大声质问,这是为什么?可喉咙像被紧紧扼住,多年机关工作的经验告诉她,不得有对立反抗情绪,绝对服从组织调查,听天由命吧。审查的大幕既然已经拉开,决不会轻易闭幕。

  和刘华在同一车上的是纪工委苟书记和张处长,还有一位衣着讲究的女士,后来才知那是纪委的朱处长。这就是纪工委的最强阵容,一号首长都出动了,说明此案非同一般。第二辆车上的是省纪委的宋处长和省直纪工委的胡副书记,他们冷冷地看着肖悦。肖悦似乎很倦了,一张俊俏的面庞带着愁苦,靠在椅子上。紧接着的第三辆车上,纪委的王副处长死死盯着眼前的会计陈英,仿佛在琢磨着该从哪里打开缺口,望着眼前这位纯真而略带稚气的长发女孩,他根本无法把她和举报信上那一串串骇人听闻的数字联系在一起。

  那是一封来自刘华办公室内三人署实名的举报信,并且还有省政府副秘书长的意见在上面,难道还不可信吗?

  更令人不容置疑的是三位举报者有着很强的责任心,于4天前的一个中午,气喘吁吁地将信送到省纪委。信中赫然列举出刘华是如何与两位兼职财会人员勾结,贪污公款36万元之巨。额度如此之大,这对于一个才二十余人的小单位,实在是桩大案。另外,举报信上还有政府领导的批示,又是实名举报,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吗?这个小会计心不在焉地用手指绕着长发,绕一会儿又放下,放下又绕上,茫茫然地看着前方。

  这次行动对纪委的同志来说,不过是一次很平常的上班,没什么感觉,对于刘华她们三人,却像是到了世界末日,心都被掏空了。

  来到纪委大楼已是中午一点多,食堂里摆着两桌早已凉了的饭菜,纪委的同志狼吞虎咽,而对于刘华和她的两个同伴来说,却好像是最后的晚餐,怎么也咽不下去。

  饭桌上,朱处长、胡书记在那里谈笑风生,开着一些荤荤素素的玩笑。刘华脑子里乱成一团,时而想起家里快高考的孩子,时而担心年迈的父母听到女儿被隔离审查,会怎样难过……她突然感到胸口堵得慌,想到外面去买几片药。可刚一起身,朱处长斜着眼睛问:“到哪里去?不准擅自行动。”

  刘华解释:“我心脏不舒服,去药店买点药,就在旁边。”

  朱处长冷漠地说:“谁知道你要买什么药?为了安全,真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给你叫医生。”

  刘华从来没有被限制过人身自由,委屈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她怔了怔,使劲压下去,然后轻声说:“我可以打电话回家吗?”

  回答仍然是冰冷的口吻:“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回答仍然是冰冷的口吻:“不行。”

  刘华的自尊被无情地撞得粉碎。走出餐厅,刘华追上苟书记,轻轻地唤了声:“苟书记。”望着苟书记,她实在忍不住了,未语泪先流。苟书记回头看着这位精明强干的女性,此刻的刘华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开始和检举信上的描述有点错位了。

  刘华的举止让苟书记感到她是个坦荡的人,他原以为政府机关发生的事不好处理,特别是涉及女性,一旦触及就会啰啰嗦嗦陈述自己的不幸,或没完没了地喊冤叫屈,甚至还可能撒野撒泼。可是,刘华一直很配合的。

  他望着刘华平静地说:“刘华同志,请你相信组织,相信我们,一切总会水落石出的。”

  刘华的丈夫在家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妻子离家后音讯全无,会到哪里去了呢?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也没来个电话,问纪委的熟人,他们也不知道。儿子正在备战高考的关键时刻,眼巴巴地望着爸爸一遍遍地问:妈妈到哪里去了?老程怕影响儿子备战高考,这个平素就很沉默的人,这会儿却不得不一再宽慰儿子,告诉他妈妈一定有紧急任务,该回来时一定会回来的,让他放心睡觉。

  老程像过电影一样,回忆着自己与刘华那些往事。1985年,刘华毕业分配到省委宣传部工作。当时,自己还在部队,他们靠书信联络,从相知相识到相亲相爱。1987年,27岁的刘华和自己结婚了。那时刘华已经是入党培养对象,从大学到单位,她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好学上进,争强好胜,构成了刘华性格的主旋律。对此,性格内向的老程不止一次对刘华说:“凡事将就点,多干事不一定是好事,成功者往往失败得最快。”可是妻子根本听不进,仍然没日没夜地扑在工作上,在她的时间表上,从来没有晚上7点前回家的先例,也没有早上8点后才离家的时候,每天早出晚归,整个家务都落在了老程肩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h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h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