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人头滚滚的金国(下)_诈宋
笔趣阁 > 诈宋 > 第275章 人头滚滚的金国(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5章 人头滚滚的金国(下)

  “大某知安副使所言甚是,但大某的心里还是怕呐……”

  显然安维轩的安慰,丝毫驱散不了大兴国内心的恐惧,心有余悸的说道:“太宗皇帝的三子中京留守宗雅王爷是个信佛的人,国人俱称呼其为善大王,素来没有什么野心,是太宗一脉最后一个被杀的人,据说陛下本来想留着他的,给太宗皇帝一系延续最后一点血脉,但不知怎得,没过几天也被陛下杀掉了……”

  说这话的时候,大兴国很是惊恐,在其的眼中看来,金太宗吴乞买一系子孙被杀的干净,是完颜亮斩草要除根,但完颜秉德与唐括辩之死,在其眼中则不免有兔子狐悲之感。

  皆竟这二位是政变团伙在的高级成员,身份更是不低于未曾登基前的完颜亮的。

  大兴国心中不惊恐才是难免的。

  虽然出身微末,在政变团伙中的身份也不高,但大兴国在宫内还有许多旧僚,所以还是有自己得到消息的渠道的。

  很快,大兴国又说出自己第二个担心:“我大金前皇帝便是因为滥杀,我等为求自保,不得不出此下策,如今我大金新帝举动与旧帝无异,所以大某很是为将来担心。”

  大兴国是个小人物不假,但小人物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时候还没到而己。

  对此,安维轩也是没有办法,历史上海陵王的很多黑点是没法洗的。

  从大兴国的嘴里,安维轩也知晓自己离开金国后,金国朝廷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领三省事,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被升为领三省事,完颜本心里高兴异常,但不知道的是这升官对自己来说绝对不是好事。而对于金国新皇帝的完颜亮来说,这是缓兵之计。

  但这兵,也不能老缓啊,总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完颜亮会动手的。

  只不过要一个合适的借口,毕竟大金国接收了大辽、大宋的土地,又接受了二者的文化,从原始社会迈入到半奴隶半封建社会,所以大家都算是文明人,不能像完颜亶那样,什么都不顾的乱斩乱杀。

  既然不教而诛极不可取,那么就需要一个完美的理由,让完颜亮想不杀他们都难,让满朝文武也觉得寻不出过错来。的以这样的理由很不好找,完颜亮执意动刀,便会有人出主意送刀子。

  皇帝做了一个多月后,完颜亮下了诏,让尚书省左丞相、左副元帅完颜秉德,去领行台尚书省事。

  这个领行台尚书省事,便是之前完颜亮受“张钧学士血案”所牵连被贬地,正是顶着这个头衔被扫地出门的显然,身为执宰的完颜秉德被下放到这么一个职位,显然不是什么褒奖性质的安置。

  完颜秉德既有拥立大功,又有王位、国权、军权又身居相位,可谓富贵到了极点。但这也是教完颜亮忌惮的,当初完颜秉德在拥立完颜亮时表现出的犹豫,令完颜亮如梗在喉,又怎么能看得顺眼,干脆撵走了事。

  此事与太宗吴乞买一系子孙没有丝毫关系,完颜秉德落得外放其实也可以算是得了善终。但偏偏有人是那个给完颜亮出主意并递刀子的人。

  这个人就是之前当过兵部侍郎又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与完颜亮密谋起事的奚人将领萧裕。虽说萧裕没有参加去年十二月九日的政变,但做为第一个投靠完颜亮的人,无疑会得到重用。

  树欲静而风不止,萧裕的智商在完颜亮所有的心腹里无疑是最高的,萧裕更明白自己这个主子心里在想什么,开始借完颜秉德被贬一事大做文章,而且随着事情的逐步发展,终于在金国朝廷内部引发了那一场腥风血雨。

  总结性的来说,萧裕为了顺应完颜亮的心意,一共揭发了七件事:

  第一件,在完颜秉德去任行台尚书省事前,曾经寻找过领三省事的完颜宗本喝酒,约定要内应外合。

  一个曾经的尚书省左丞相、左副元帅,另一个是领三省事,实权在握的太傅,这确实教人忌惮。

  第二件,完颜秉德又派一个叫萧玉的尚书省令史,给完颜宗本传话,说是完颜秉德亲口告诉萧玉的:“因为你是我的故旧之人,一定不会孳生外心,也就能和你说说心事。我就要去邻省上任,在地方训示军民,不要担心有什么外患。如果太傅完颜宗本能做内应,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

  第三件,颜宗本曾说,“我的大儿子锁里虎,命中注定以后要大富贵,因此不让他见当今皇上”。

  第四件,完颜宗本又说:“左丞相完颜秉德在我和我妃子那里,说过皇上最近见到他就很不高兴,因此心里经常恐惧如果太傅有一天得到了大位,我这颗心才能安定下来”。

  第五件,最让人想不到的是,萧裕居然还告发了另外一位拥立功臣,唐括辩的谋反言论。他揭发唐括辩曾对完颜宗本说:“内侍张彦善于相面,他看太傅有天子名分”。而完颜宗本回答说,“我有哥哥完颜宗懿,金太宗第七个儿子当着东京留守,自己又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当时,金太宗第十个儿子,判大宗正事完颜宗美说:“太傅正是金太宗一支的主家儿子,只凭太傅就该当北京留守当时的北京留守是完颜卞”。

  第六件,而这位北京留守完颜卞,也曾在出发前,对完颜宗本说:“事不可迟”。

  第七件,这之后,完颜宗本又对萧玉说,“大事,近日要在围场内解决”,暗示要在完颜亮外出狩猎时动手并赠萧玉以一匹马和一领袍子,作为标识。

  每逢春天,女真人都有围猎的习俗,女真人皇帝更要御驾亲临。

  前后七桩,就是萧裕告发的主要内容,件件不离谋逆大罪,件件都是把刀子,足以要人性命。

  将前后七桩事连系在一起,不难看出,除了完颜宗本的儿子锁里虎、完颜秉德的妃子、内侍张彦等人外,萧裕可是一连告了六个人,这六个人里除了那个萧玉以外,个个位高权重,自太傅以下,还有四位王爷。

  这五位,无论是职务还是官品,都比萧裕这个从三品秘书监要高的多。

  这胆子可够肥的,一连告了六位,除了那个萧玉之外,个顶个的都是位高权重,一不小心他萧裕便落得死无葬身之地。但他萧裕没有足够的底气,又怎么会胡乱冒险?想来必然是有着充分的证据,对内情也是非常的了解。

  事干重大,做皇帝的完颜亮自然要亲自过问:这些事情,萧裕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对于这个问题,萧裕很明确的解释:做为当事人之一,那个与他同姓同音不同字的萧玉,与宗颜宗干很熟,还是很亲密的朋友,这些事情萧玉都清楚,又因为萧玉担心去猎场的日子越来越近,自己又身在外地,无法亲自上奏,于是才把这些告诉秘书监萧裕,让他帮自己代奏。

  理由足够充分,萧裕不仅忠于大金皇帝陛下,更义薄云天的帮了朋友这个大忙。再说了,有知有谋反的阴谋而不及时的上奏,万一日后东窗事发,将自己牵连去,一条小命便没有了。

  萧裕将前后事情说的滴水不漏,但惟一的一个漏点就是,教自己传话的萧玉,压根就天知道有这些事,而且萧玉与自己也不熟。

  萧裕自己从三品的秘书监,那个同名同性的萧玉只是一个九品末入流的小官,与之前未投靠完颜亮的李老僧是一个级别的。

  所以末入流的小官与从三品的大员能发生横向联系,这说与一般人来听,怕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

  所以,这七件事,完全都是萧裕自己捏造出来的,也是萧裕按着完颜亮的心思捏造出来的。1800文学所以说,这萧裕绝非是寻常人,估计是看过罗织经的人。

  不用说,完颜亮对这个案子很上心,谋逆大案不仅将太宗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党羽,还将完颜秉德与唐括辩给装进去了。

  嗯,这些都是教完颜亮睡不着觉的人,如今被一锅烩了。

  案子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有些眼力的人怕是早己明白了:整件事情,就是完颜亮和萧裕联手制造出来的,而动手的信号,就是外放完颜秉德出京去任什么行台尚书省事。完颜秉德做为拥立的有功人物,被贬了官,肚子里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由此入手,一切顺理成章。

  至于太宗子孙,谁不知道完颜宗磐曾经联系宗室子弟完颜宗隽、完颜昌准备谋反,也因此宗磐与宗隽被杀,完颜昌了没逃过那一劫。

  所以太宗一系有抢回皇位的想法,在金国朝内朝外官员的眼中来看,是那种隐晦或许有或许没有的看法。

  总之,完颜亮将可以利用的全部利用起来。毕竟无论正反,自己都是赢家。

  在完颜亮看来,于弑杀完颜禀的那一夜,拥立自己时,完颜秉德在犹豫,足以看的出他是不拥护自己的,日后难免会生出二心同样,在完颜亮眼中看来,在最初问到弑杀完颜亶后谁可以做皇帝时,唐括辩也是没将自己当拥立人来看的,直到自己追问了三次之后,才意识到自己。

  特别是在弑君的当日,众人在一起吃饭,想及有可能的失败,所有人皆是紧张,惟有这位驸马爷心态太平稳了,照常吃吃喝喝,仿若无事一般。

  完颜亶是他的岳父,给了他荣华富贵的人物,都到了这个时候,这家伙居然吃的这么香,心肠不止是硬,更是如此残忍……完颜亮看到眼里,心中更有寒意涌起,这厮是个狠人,他能不贬眼的杀死自己的岳父,也同样会这般对待自己。

  有了萧裕的告发,完颜亮当然非常满意。但是,仅仅因为萧裕的说法而诛杀众多大臣,特别是有拥立之功的完颜禀德、唐括辩,还有太宗的子孙,动静不止是动静太大,更有些不能服人。

  毕竟在不明真相的群众来看,萧裕与一众当事人的关系并不密切,连熟悉甚至都谈不上,谁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又因此杀掉国家重臣,显然是不有令人接受的。

  做为幕后主使,完颜亮自然也会意识到这点,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将假的变的真的,而整个案件的关键人物就是那个与萧裕同姓同音不同字的萧玉。

  历史上无数次事件证明千万不能小瞧了小人物,在特定的背景下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特殊性,譬如萧玉可以随意进出完颜宗本的府邸,而且完颜宗本也将他当做自家亲信来看。对完颜亮更有利的是,完颜宗本与萧玉“关系熟稔”一事,是举朝皆知的事情。

  如此来,只要能让萧玉出来指控完颜宗本,完颜宗本谋反就是板上钉钉实锤的事情。

  于是,难题就在如何教萧玉出来做证上。

  后世有句话说:所谓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

  完颜亮和萧裕的办法除了给予萧玉高官厚禄外,还有一个办法:逼迫。

  说动手就动手,完颜亮派人去找完颜宗本等人,说是要君臣一起击球。

  如果完颜宗本等人能联想起另一起“击球”事件,怕是就不会这么欣然前往了。当年做为勃极烈之一,太宗皇帝的次子,完颜宗弼的二哥、与完颜宗翰分掌金军的另一员重臣,猛将完颜宗望,正是因为大夏天兴致盎然的击球,搞的汗流浃背,回去就因为得了“伤寒”而死掉了。

  “击球”、“伤寒”,含义深刻啊……

  完颜宗本欣然前往,刚刚到了球场,就死在左卫将军还有近侍局副使的刀下。

  要说这左卫将军,倒也不是外人,就是曾经一起入宫刺杀完颜亶九人组的徒单贞这近侍司副使也不是别人,是萧裕的妹夫,名字唤做耶律辟离刺。

  完颜宗本刚刚被杀,他的十弟判大宗正事完颜宗美也赶了来,做了下一个刀下亡魂。

  有个成语叫做杀鸡骇猴,但完颜亮反其道而行,杀猴骇鸡。完颜宗本、完颜宗美都死了,你萧玉一只鸡,还能不哆嗦?

  那一日,萧玉有酒场,喝的酩酊大醉再醒来后,立时被惊的一身冷汗,不知道现在几点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入眼的是刀枪相对的士卒。

  先杀人后求证,这种做法从古至今都不被认可,也特别欠妥当,但抵不过拳头大才是真理的道理。从这点上来看,完颜亮似乎还没摆正自己是皇帝的心理态度,办事还是按老方法。

  诱之以高官厚禄,迫之以家族亲眷。

  萧玉不是铁铁铮铮的汉子,他上有老下有小,尚未及被眼前的官军逼问,便以头撞墙,同时声嘶力竭地哭喊说:“臣未尝犯罪,母年七十,幸哀怜之……”

  萧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以为自己被别的什么事情给牵累了,为了活命什么事情怕是都肯做,包括构陷。

  嗯,萧裕之前的准备有些……多余,但效要却达到了。

  萧裕在萧玉耳边做了些思想工作,话不多,却非常明确的表达出了五层意思。

  这五层意思俱体表达下来就是:其一,主上以宗本诸人不可留,已诛之矣。其二,欲加以反罪,令汝主告其事。其三,今书汝告款已具。其四,上即问汝,汝但言宗本辈反如状。其五勿复异词,恐祸及汝家也。

  这五层意思说白了就是:抽梯子,警告萧玉的后台侄了,别批评谁还会保护你垫板登,将你萧玉和他完颜宗本区别地待,给你个立功的机会煽阴风,知道你萧玉不忍心揭发朋友,所以这揭发材料我们写,你要做的只是署名而己然后就是打保票,只要跟着皇上走,保你以后荣华富贵最事就是胁迫,你萧玉不合做,一家老少连个收尸的人都不会留下。

  金史里有奸臣传,而萧裕没进入这奸臣传,不是他没资格进,而是资格太高,以致于寻常奸臣没资格与他位列一起,被单独立到佞幸传里。

  从萧裕对萧玉这一番话看的了,萧裕的口才好、思想工作做的扎关,思路连贯、逻辑性强,上下五千年放在哪一朝,也都算是个人物。

  萧玉老老实实跟着萧裕去见完颜亮,老老实实的按着剧本走了一遭,结果就是金太宗这一支的子孙七十多口被杀的干干净净。

  在华夏历史上,一口气死七十多个人,实在不算是很显眼的事,但意味着曾经身为一帝的完颜吴乞买,被彻底杀绝了后。

  而金国上下,仿佛又看到了另一个完颜亶。

  安维轩身在局外,只是冷眼旁观,但大兴国如何不心惊。

  “官人,琉璃器被小的带了来!”

  这时,周三去而复回,禀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h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h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